“私域流量”这个概念是继“增长黑客”、“流量池”、“裂变”之后,又一个风靡营销圈、运营圈乃至互联网圈,成为2019年爆火的黑话。
星欧平台电商称,目前盛行的“私域流量”,都是做微信个人号和微信社群为主。通过朋友圈、社群可以反复触达顾客,用直播、大促、抽奖等各种方式形成转化或复购,解决了获客、变现、增长等问题。
“私域流量”到底是什么?
先来说说跟它相对的一个概念——“公域流量”。
所谓“公域流量”,就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流量,但要付出一定成本,而且不一定可持续。具体到实际对象,则是线下流量以及BAT等几个互联网流量大户,尤其是后者。比如微信、QQ、天猫、淘宝、百度、抖音、快手、微博、京东、今日头条、拼多多……以及领域相对垂直但也拥有充沛流量的平台,比如知乎、简书、宝宝树、小红书等。
那什么是“私域流量”?
所谓“私域流量”,就是基于“公域流量”平台的自我可控流量池。如果以微信举例,对于整个微信生态来说,10亿活跃账号就是“公域流量”。对于每个单独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以及微信个人号,它们的粉丝、群友、好友就是“私域流量”。这些可以由拥有公众号、微信群、个人号的人自主运营和维护。
私域流量为什么火了?因为公域流量太坑。
随着线上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千次曝光越卖越贵。在公域流量日渐变贵的当下,做好私域,不仅仅是对已有用户的运营,也是对潜在客户的触达和运营。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假如花几百块投百度关键词才能获得一个线索,却没有被转化。而通过搜索优化把流量引到了微信个人号,通过精心运营,获得了不错的转化。如果粗略计算一下,前一种方式获客需要几百块,后一种方式没花钱。所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大力追捧“私域流量”这个概念就不足为奇了。
私域流量存在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低成本地将流量变成客户。
既然“私域流量”这么有用,都有哪些具体的形式?这还需要从“私域流量”的本质说起。
私域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那群你可以反复“骚扰”,反复推销安利的人。过去互联网没普及的时候,你的通讯录≈私域流量。
以前这块被称为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记录各种客户的数据、联系方式,逢年过节给你发发短信打打电话来促进你下单的。CRM的形式随着互联网、邮箱、电话、微信的出现,也在不停的演变。
“私域流量”的本质,是对用户关系的管理。
私域流量的四种类型:
因为“私域流量”是可控的,这意味运营者和用户的关系可以是相对紧密的和相对疏离的。
也就是说,这个关系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
最浅层:粉丝
最浅层次的“私域流量”是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社交账号上的粉丝,这是最初级的“私域流量”,也是信任关系最浅的“私域流量”。
粉丝型“私域流量”,其接受的信息往往是单向的,靠运营者持续单向输出来维持留存。内容越符合粉丝口味,转化效果越好,这也是微信公众号(主要是订阅号)等的运营逻辑。
中间层:社群
比粉丝更深一层的“私域流量”是社群。比如同一个微信群、QQ群,彼此是通过某种方式聚合在一起,并围绕某一同好相互交流。社群型“私域流量”,其接受的信息是多向的,信任程度要高于粉丝。通过基于社群的持续运营比如群活动、群讨论、群直播等,提升转化效果。
次深层:好友
比社群还要更深的“私域流量”类型,是好友关系,主要是微信好友和QQ好友。这两个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即时通讯工具,几乎每个人的社交关系都沉淀在上面。好友型“私域流量”,是目前讨论最多的“私域流量”类型。主要原因是它的信任程度最高,转化效果最好。好友间可以直接对话,容易相互信任,且保证精细化运营,经常推荐产品,变现的可能性更高。而这次微信官方公告,主要打击的也是这一类用外挂做微信个人号的好友型“私域流量”。
最深层:CRM系统
“私域流量”层次的高低,似乎是受信任关系影响的。
但随着实践越来越多,观察的对象越来越多,发现影响“私域流量”层次的并非是信任,而是对关系管理的强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CRM系统是最深层的“私域流量”。
官方网站、独立app、微信服务号、知识付费店铺……都有CRM系统。记录着用户从浏览、注册、登录、预约、使用、付费等一系列行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以及用户信息进行标签自动化管理,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运营与营销,这也是流量焦虑时代较好的转化利器。
一份腾讯和BCG的报告显示,许多线下门店的CRM自从从传统的电话+门店+短信转到社交私域运营,有效互动客户数量可以翻1.5-2倍,沟通效率提高3-4倍,单次平均互动时长提高2-3倍。原来需要打电话跪求对方才能跟你聊几句,现在只要发个朋友圈就能让对方主动找上门。 从原来「打500个电话,20个有反应」变成了「300个好友,30-50常互动」,从「每次打电话没说几句就挂断」变成了「时间灵活,天南地北聊,形式多样」。
所以私域又不同于以前的通讯录,它被赋予了人格,是从流量思维转型为用户运营思维的标志。
综上所述,“私域流量”的类型主要包含四类,并且依据层次关系可以这样排序:CRM系统>好友>社群>粉丝。
私域崛起的背后,是企业的增长焦虑。它代表着企业开始从流量收割到用户经营的思维转型的信号。
私域流量应该怎么玩?大小公司都应该尝试
星欧平台电商称,目前,私域流量的玩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购物助手:
通常适用于销售端,百货商店, 柜姐等等。这种顾客群体较为广泛,适合注重性价比、高频次购物的消费品。
例如化妆品线下店完全就应该采用购物助手的方式,帮助用户知道最新上新,完成售后服务。甚至可以通过和原来CRM数据打通,给予用户个性化推荐或朋友圈。
购物助手的用户关系,通常是一对多,并不需要成立社群。这个方式非常适合小品牌,在创业早期,通过购物助手的方式帮助早期用户理解品牌,实现转化。
第二种,话题专家:
适合有非常明显特征的消费群体的运营,这个群体具有共性需求且组群意愿高的特点,如“专业性/生活方式”的品类。
入群的人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适合互相切磋学习,并从N种需求方的交互中完成需求和能力的匹配。
第三种,私人伙伴:
通常适用于客单价非常高的奢侈品或者教育、健身行业。忠诚顾客价值高、具备较高私密性,并且个性化要求较高。
而大公司则可以为消费最多的VVIP成立私人伙伴。私人伙伴给予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并成为客户生活中的一部分,给予专属的建议,你就是客户的个人搭配师,营养师等等。今天很多高端教育行业应该采用的是这个形式对用户分层管理,分配1对1服务,建立线下的高端体验而不是直接拉社群。
私域流量的盲点:收割VS培养
针对私域,我们要从流量思维转型为用户运营思维,私域绝对不是简单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长期关系的培养。
1)、赋予品牌人格化。要赋予品牌一个IP,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生活情感方面的专家+好友的角色。用户相信你,愿意看你的朋友圈,知道你真心关心她,觉得你是一个懂她的人,而不是一个冷血的机器。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有血肉、生活、感情的专家+好友。
2)、建立维护品牌社群。抱着精细化运营和洞察人性的出发点,把社群按照兴趣等进行细分,让用户参与其中,和用户一起共创。
除了以上,还有很多关于私域的问题需要被解答:
前天,微信发布关于打击“微信营销”外挂的公告,对“私域流量”这个风口会有什么影响?
微信打击个人号外挂,实际是在打击这些非法盈利模式。只不过一出手,就让整个圈子一震。
微信公告发出后,对“私域流量”的影响,表现在:增长形式变自动为手动,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微信打击更精准,私域影响力下降;养号成本更高,短时间难形成规模。
私域流量是用强关系维系的,除了个人号,还存在于公众号、微信群中。如果个人号环节脱节,可能会对整个微信产业链有影响,也让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接下来微信还会对个人号有哪些动作,私域流量又能挖掘出哪些新玩法,还需观望。只要互联网还在,流量运营就不会终结。获悉更多电商运营技巧,欢迎关注星欧平台电商运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