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传统电商模式,社交电商优势集中在购物的体验和关系上,但难点也在此,即便是腾讯和阿里等巨头,依旧在摸索。而且社交和电商一直存在着互斥效应,一旦商业信息泛滥就易导致朋友圈人人喊打就是明证。“刺猬理论”也在提醒:在社交和电商之间,需要找一个“安全区域”。
即便是搭上社交和移动的快车,试图依靠抢流量做自营再造一个类京东的平台型电商只会是南柯一梦。理由有三:
1、供应链是平台型社交电商的死穴
如果把天猫、京东等定义为传统电商,他们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供应链,而这恰恰是拼多多们的劣势,即便是全品类铺开,与阿里京东们比,拼多多们的体量依然微不足道,那在供应链的拿货价格、回款周期、商品供应保障等话语权上自然处于下风。
2、电商的难度和成本远非想象
电商一直是个重投入的行业。且不说IT开发和维护、物流和服务等,光是流量获取就是个无底洞。据艾瑞咨询数据,淘宝网每100元的流水中,其中33元变成了首页导流和搜索引擎优化的营销投入;因缺乏财力,90%传统商家难以获得导流机会,从而变成一座座僵尸空店。而打着社交幌子的平台型电商们充其量比阿里卖家们多了张感情牌,但这并不值钱。
3、社交的力量被过分期望
社交电商的本质是电商,而不是社交。可平台型社交电商们却常常高估了由社交链吸引过来的用户的转化率和消费习惯。尽管冲动消费和粉丝经济是社交属性带来的红利,但在实际购物中,用户还是会货比三家。社交最大的作用是触达,而不是转化。
所以后来者单纯依靠移动社交就想再造一个阿里真心难,何况阿里京东们自己也在移动社交上卯足了劲。